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·其一
鲁迅〔近现代〕
谋生无奈日奔驰,有弟偏教各别离。
最是令人凄绝处,孤檠长夜雨来时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,我不得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;谁没有骨肉兄弟呵,我忍受着离愁别绪的凄楚。
为谋生而无可奈何地离开家乡,这是最使人凄苦痛绝的时候;夜深人静只有孤灯为伴,滴滴嗒嗒的雨声敲打在我的心头。
注释
诸弟:指作者鲁迅二弟周作人,三弟周建人。庚子: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。
无奈:没有办法。日:天天。奔驰:奔波的意思。
偏教:
凄绝:伤心,凄痛欲绝。
孤檠(qíng):孤灯。檠:放灯盏的架子,代灯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周振甫.鲁迅诗歌:凤凰出版传媒集团,2006年:3-4页
2、
吴传玖.鲁迅诗译读:昆仑出版社,2005年:3页
3、
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.鲁迅旧诗导读:武汉大学出版社,1989年:5页
创作背景
这三首诗,作于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二月,署名“戛剑生”,是现存鲁迅最早的诗作。鲁迅时年二十,在南京陆师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念书。他利用寒假,于这年的阴历十二月二十六日还家,次年正月二十日回南京,故有“还家未久又离家”之说。此诗为组诗第一首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郜元宝.鲁迅六讲增订本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7年:283-284页
赏析
这首诗在忆别中,用“谋生无奈日奔驰”纵冠三首。它点出了离别的背景,使这组叙别之诗带上了比较凄苦的气氛。作者用“谋生无奈”抱怨手足相离,显然对社会的逼迫表露着愤慨情绪。鲁迅的毅然出走,到南京去,当然并不单单是为了谋生,但自从父亲去世以后,作为长子,他不得不负起家庭的重担。因此,“谋生无奈日奔驰,有弟偏教各别离”,则反映出这离别的出于不得已的成份,尤其是“偏教”二字,衬托出这种愤怨的感情。诗人鲁迅在诗中是把这点作为主要的方面来表现的。这种在异乡感到的郁郁不快的别离之情,贯穿全诗。在这一首中,后两句“最是令人凄绝处,孤檠长夜雨来时”,尤为深刻,把背井离乡的游子之心写得十分真切。在那漫漫的长夜中,
简析
《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·其一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前两句反映出离别是出于不得已,衬托出一种愤怨的感情;后两句尤为深刻,把背井离乡的游子之心写得十分真切。此诗从“谋生”的角度,侧重抒离情,诗人由于家境困顿,生活所迫,无奈离家,难免思乡念弟,把居异地的孤寂和怀乡的恩情写得感人肺腑。
梅岭三章
陈毅〔近现代〕
一九三六年冬,梅山被围。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,虑不得脱,得诗三首留衣底。旋围解。
断头今日意如何?创业艰难百战多。
此去泉台招旧部,旌旗十万斩阎罗。
南国烽烟正十年,此头须向国门悬。
后死诸君多努力,捷报飞来当纸钱。
投身革命即为家,血雨腥风应有涯。
取义成仁今日事,人间遍种自由花。
贺新郎·别友
毛泽东〔近现代〕
挥手从兹去。更那堪凄然相向,苦情重诉。眼角眉梢都似恨,热泪欲零还住。知误会前番书语。过眼滔滔云共雾,算人间知己吾和汝。人有病,天知否?
今朝霜重东门路,照横塘半天残月,凄清如许。汽笛一声肠已断,从此天涯孤旅。凭割断愁丝恨缕。要似昆仑崩绝壁,又恰像台风扫寰宇。重比翼,和云翥。
挽刘道一
孙中山〔近现代〕
半壁东南三楚雄,刘郎死去霸图空。
尚余遗业艰难甚,谁与斯人慷慨同。
塞上秋风悲战马,神州落日泣哀鸿。
几时痛饮黄龙酒,横揽江流一奠公。